各县区商务局、市各功能区经发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2023年全市商务领域消费促进工作要点》《2023年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要点》《2023年全市商务领域电子商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宿迁市商务局
2023年2月6日
2023年全市商务领域消费促进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商务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推动《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宿政发〔2022〕82号)加快实施,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坚持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坚持以消费促进提振市场信心、以市场回暖激活消费新动能,为全面恢复和扩大消费,加快推进全市现代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二、工作目标
全面深化实施消费促进“135”提振计划,紧扣突出“嗨在宿迁·欢乐消费”一个主题,坚持“市县区、政企会、线上下”三个结合,大力推进激发消费活力、拓展消费领域、壮大市场主体、完善载体功能、优化消费环境五大行动,持续推动释放消费动能和消费回暖,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以上,新增入库列统批零住餐企业350家以上,举办政企联动消费促进活动不少于1000场次,培育10条特色商业街区,打造15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社区。
三、重点工作
(一)建机制、强调度,促进社零稳定增长
1.实施“两促两转”行动。建立“限上企业促增长”“达限企业促纳统”“个体商户转企业”“产活单位转法人”等四类450家“两促两转”企业库,加强与市监、税务、统计等部门沟通协作,深化政策研究,实施分类指导,推动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好、成长性高的企业入库纳统和稳定增长。各县区(功能区)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培育体系,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统筹推进“两促两转”工作。
2.加强重点企业监测。在百货商场、日用品超市、餐饮服务、汽车销售、家电销售、电商零售等重点零售行业各选择10家代表性企业,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完善消费监测体系,开展月度监测工作,及时掌握行业趋势、行业动态,全面分析企业人流、物流和市场变化,细致收集企业意见建议和营商环境诉求等信息,最大限度实现政府政策、企业需求和市场变化之间的高效互动,促进重点行业企业稳定发展。
3.强化定期调度推动。建立四类建库企业“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工作推进机制,把指标任务具化到企业,把全年目标分解到月度,实施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管理。加强市县区(功能区)联动,注重政策集成,强化扶持引导,协调解决问题,夯实消费增长支撑点,推动企业经营上台阶上规模。各县区(功能区)要与贡献占比多、市场波动大、出现特殊因素的企业建立“一对一”挂钩联系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服务帮办。
(二)激活力、挖潜能,提升促进消费拉动效应
4.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统一,加强市县区(功能区)联动、政企互动,持续开展消费促进“四季歌”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全年全市举办消费促进活动不少于1000场次。围绕重要消费时间节点,重点打造全市性品牌消费促进活动,“元旦、春节”期间,策划举办“嗨在宿迁”新春惠民年货节;“五一”期间,策划举办“嗨在宿迁”乐享五一购物节;“中秋、国庆”期间,策划举办“嗨在宿迁”双节双品(品质生活、品牌消费)消费季。各县区要发挥消费资源和地域消费特点,打响“e路花乡·嗨购沭阳 ”、“嗨购泗阳”、“点靓泗洪·快乐嗨购”、“新宿豫·新消费”、“嗨购宿城”等地区消费品牌,每季度举办不少于1次重点主题消费促进活动。
5.提升传统消费能级。落实有关规定,支持二手车流通规模化发展。鼓励各县区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促销费活动。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提升家电家居家装消费。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标美食,组织开展厨艺大赛,评选一批“名店、名厨、名菜”,提振餐饮消费。
6.加强培育新型消费。充分发挥线上消费在消费促进方面的作用,培育新型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组织参加“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和第五届“双品网购节”,促进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引导电商企业积极参加“618”“双十一”“双十二”等网络促销活动,带动“宿迁制造”卖全国。推动电商平台设立宿迁绿色产品“宿迁老字号”专区,扩大绿色产品消费规模。鼓励电商、外卖等平台企业减返佣金,降低平台商户经营成本。推进数字商务社区试点工作,发展即时配送,满足市民便利消费、品质消费。
7.升级夜间消费体验。以“酒都不打烊”为主品牌,合理规划集文化、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多种业态相融合的夜间消费集聚区,充分发挥夜经济对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创造就业的拉动作用。宿城区、宿豫区要围绕夜食、夜购、夜娱、夜玩等集中培育一批特色夜消费街区,市湖滨新区、项里景区要围绕夜演、夜游升级做优一批特色夜消费项目。各县区要围绕文创非遗、特色美食、流动摊车、后备厢市集等,丰富夜经济场景,延伸夜消费链条,打造不少于2个夜经济场景。
8.着力扩大内需潜力。启动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推动17家试点企业加快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加强品牌建设,开拓内外两个市场。支持试点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自建线上内销平台,利用网络销售、直播带货等促进线上销售。引导试点企业探索在商圈、综合体、步行街、社区开设内销产品直营店和门店,销售外贸产品。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与拥有自主品牌的试点企业建立长期直采供货关系,支持设立专柜、专区,集中销售外贸产品。
(三)优结构、强载体,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9.完善县域商业体系。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新建改造县城购物中心、综合商贸中心、县域物流园区(县级配送中心),完善县城商业设施,打造县域商贸、物流配送枢纽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自建、改造、合作等方式新建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提升乡镇对周边农村地区的辐射和拉动作用。引导支持商贸流通、物流等企业通过技术赋能等方式,改造升级一批新型乡村便利店。年内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个、乡镇商贸中心8个、乡镇农贸市场17个、村级便民店、村级末端配送网点80个以上。
10.优化社区商业布局。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重点培育发展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利店、菜市场、生鲜菜店、早餐店、美容美发店、洗染店、药店、家政服务点、维修点、再生资源回收点、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点、前置仓等业态,提高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年内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社区15个,积极争取国家级试点城市。
11.培育特色商业街区。开展商业街改造提升行动,按照基础设施完备、业态功能多元、知名品牌集聚、服务供给健全、街区管理完善、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定位,年内培育10条市级特色商业街。指导苏州街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促销活动,力争尽快通过省级高品位步行街评估验收。对照省级高品位步行街建设规范和标准,加强对新盛街改造建设运营的跟踪服务,强化经营业态特色,加强商业运营管理,争取在年内申请省级验收。
12.探索发展智慧商业。发展智慧商店,制定建设方案,引导全市10家商场、超市等实体零售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建设智慧街区,推动苏州街、新盛街发展虚拟导购、智能购物、无感支付等功能,提升消费体验。打造智慧商圈,按照商务部《智慧商圈建设指南(试行)》要求,指导推动宿城区发挥核心商圈优势,以实体零售商场、商家为依托,整合商家、商品和服务资源,融入数字化系统以及科技、时尚元素等,探索建立商圈电子商务平台。
(四)育亮点、铸特色,强化商务领域品牌创建
13.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市商务局关于促进我市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快老字号提质扩容。深入挖掘我市老字号潜在资源,建立60个“准老字号”企业培育库,促进补齐短板弱项,认定新一批宿迁老字号。组织开展中华老字号、江苏老字号申报推荐工作,梯度壮大老字号队伍。重点培育15个优势明显、具有潜力的老字号企业,加大在品牌推广、技术升级、市场开拓、文化挖掘等方面政策扶持力度,助力做大做强。组织老字号企业参加进博会、江苏老字号博览会,举办老字号嘉年华活动,推动老字号进街区、进商圈、进社区,引导借助直播、短视频等现代媒体工具扩大市场,提高老字号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14.打造试点示范标杆。指导宿豫区按照《全省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要求,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排定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全面加快示范创建区建设,确保年内如期通过中期评估。全面落实《宿迁消费促进示范区市区共建协议》各项目标任务,加大对示范区倾斜力度,推动宿城区发挥市场主体集聚的资源优势,在制度创新、政策支持、载体建设、活动组织等方面迈出新步伐,体现宿迁特色、宿城特点,年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案例经验。
15.发展首店首发经济。建立知名品牌招引工作机制,发布重点招引品牌目录,兑现品牌招引政策,鼓励支持核心商圈、重点街区和重点企业加大国际国内知名商业品牌引进力度,加大品牌迭代升级步伐,积极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丰富品牌级次,提升商业质态,增加供给端能力建设。年内中心城区重点企业和特色街区全年引进知名商业(商品)品牌不少于100个,每个县不少于40个。
(五)强监管、优服务,打造良好消费环境
16.强化统筹组织推动。充分发挥消费促进工作专班作用,以社零总量和增幅为基础,兼顾消费政策出台、工作创新、市场运行监测、市级活动联办承办、当地活动组织等,对各县区(功能区)消费促进工作进行季度和年度评价、通报。各地商务部门要组建消费促进工作专班,加强协作统筹,结合全市消费促进工作要点,制定年度消费促进工作重点目标,把任务分解到月度、季度,逐项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强化推进落实。
17.实施政策引领助企。优化促进消费和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资金支持重点和使用方向,发挥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对消费促进工作的撬动作用,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振消费信心。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促进工作需求,加强消费促进政策研究,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对社零增长、纳统企业培育、消费促进等工作考核评价力度,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争先进位。
18.营造守信重信氛围。持续推进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开展诚信评价、诚信评选、诚信创建,加强诚信宣传、诚信激励和诚信示范等工作,强化信用承诺、信用评价、信用核查等结果在项目申报、资金激励、政策扶持等方面的运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商务领域事中事后监管事项实行“清单式”管理。加快推动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单用途预付卡消费全周期“三化闭环”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全市单用途预付卡备案办理服务便利化、监管信息呈现数字化、资金存管全程可控化。
19.注重成效宣传推介。联合有关媒体,开辟专栏或专题,对全市内贸消费工作特别是重点消费促进活动、各地优秀案例、企业促销成效等进行系统、系列宣传,提振消费信心,扩大市场消费,提高宿迁消费的美誉度,为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营造浓烈氛围。
20.强化安全稳定责任。组织开展商务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整改问题隐患。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守安全生产红线。督促消费促进活动主办方和参与商家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尤其要加强现场管理,堵塞各项漏洞,严防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确保消费促进活动安全有序。
2023年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稳外贸稳外资的决策部署,落实《市政府关于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宿政发〔2022〕83号)《推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宿政办发〔2022〕61号)《市政府推进宿迁港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宿政发〔2022〕134号)要求,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规模不断提升,经济外向度持续提高,为“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二、工作目标
推动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全省前列。年内全市外贸实绩企业达1000家,进出口达90亿美元,力争增速排名全省前2位。实际使用外资10亿美元,新设外资项目70个,其中到资额占协议外资20%以上项目不少于40个,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制造业项目不少于10个,力争高技术产业使用外资增速排名全省前2位。新批境外投资项目9个以上,实现对外直接投资额超5000万美元,增速排名苏北前2位。争取“四港”联动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力争创成保税物流中心,年内宿迁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7万标准箱。
三、重点工作
(一)推动对外贸易扩量提质
1.稳住重点企业发展。建立外贸50强重点企业库,强化运行监测,定期调研会办。开展“助企服务月”活动,全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确保重点企业出口不降、份额不减。各县区、功能区要建立300万美元以上外贸企业挂钩机制,常态化做好帮办服务,进一步稳主体、稳市场。
2.做大培强潜力企业。建立50家潜力大、成长性强的外贸上台阶企业库,支持参加境内外展会、推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发展跨境电商等扩大进出口。各县区、功能区要排定一批具有较高成长力的企业,强化政策支持,定期解决困难问题,服务推动做大做强。力争年内全市上台阶企业进出口增加2亿美元左右。
3.挖掘外贸新增长点。推动招商引资新签约企业、新投产企业在宿注册外贸公司,开展外贸进出口业务。加大政策扶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本地生产异地进出口企业服务,鼓励争取总部订单,实现外贸业务回归。加大货源型贸易公司引进,年内每个县区要引进1家以上货源型贸易公司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带动本地产品出口。力争挖掘出口增量3亿美元以上。
4.持续扩大进口规模。发挥国家和省进口贴息政策引导作用,利用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提升进口总量。鼓励双星新材、惠然实业等企业扩大先进设备、原料进口,推动那帕实业、赛得利纤维等异地进口企业向本地转化,联合金融机构解决斯迪克新材料、瑞邦科技等信用证额度不足问题,多措并举推动企业自营进口。力争年内进口新增4亿美元。
5.推动国际市场开拓。编排2023年宿迁市贸易促进计划,精选一批与我市主导产业关联度高、国际影响力大的展会,通过政府组团、代参展、自行参展等方式,年内组织150家次以上企业拓市场、抢订单。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提高信保覆盖率,降低企业出口风险,年内推动200家以上企业投保。
6.实施“品牌出海”行动。鼓励企业培育、收购境外商标,提升“宿迁制造”竞争力。推动品牌梯度培育,开展“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后备库”认定,支持“市级后备库”品牌创建“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年内争取省级出口品牌10个以上。
7.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借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国家级展会平台,深化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立服务贸易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各县区、功能区确定一批成长性强、有挖掘潜力的挂钩企业,市湖滨新区重点整合数字化转型资源,在软件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培育和支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内容企业;宿豫区要加强与京东集团合作,培育信息技术、数字金融相关产业,打造数字贸易竞争优势。落实市县(区)和市直部门联动推进机制,加强服务贸易指标统计、监测分析,年内服务贸易进出口达2亿美元,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超45%。
8.打造跨境电商标杆。推动《市县(区)共建跨境电商示范区协议》落地,按照全市跨境电商示范样板建设标准,宿豫示范区围绕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建设、举办招商活动、“一对一”孵化等,持续扩大主体规模;加快泗洪示范区跨境电商园区建设,引进综合服务企业,培育跨境电商主体。年内2个示范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占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60%以上。其他县区要吸收借鉴示范区典型经验,按照“集聚一批企业、培养一批人才、出台一个政策、引进一家服务商”的“四个一”标准,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
9.培育跨境电商主体。分行业排定20家重点跨境电商培育企业库,帮助企业开店、选品、运营、参加跨境电商展会,打造示范标杆;举办1-2场跨境电商创业创新大赛,培育跨境电商初创企业;聚焦广州、杭州等跨境电商发达地区,举办1-2场专业招商推介会、资源对接会等,加大跨境电商项目引进。力争年内新增跨境电商企业100家,其中交易额100万美元以上企业20家。实施“百企千人”培养计划,市级牵头举办3场、每个县区承办1场、各服务平台常态化举办各类跨境电商活动;排定深圳、长沙、郑州等3场考察交流计划,提升跨境电商队伍业务水平。年内培训企业不少于100家次、跨境电商人才不少于1000人次。
10.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强与“市采通”平台合作,推动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培育本地化市场采购贸易综合服务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等各类主体通过市场采购贸易综服企业报关出口。发挥海外仓畅通外贸供应链作用,推动京东在宿项目等在美国、欧盟、东盟布局海外仓,年内力争培育1-2家省级海外仓。
(二)促进利用外资提质增效
11.加大外资项目招引。围绕重点产业链,加强市县(区)联动,排定8场市级重点外资招商活动计划,统筹全市外资招商活动。加大在国内外资集聚区招商力度,积极承接国内外资产业转移。推动出国(境)招商,聚焦德国、日韩、港台等重点国别地区,争取外资项目招引实现新突破。借力厦洽会、进博会和绿洽会等,组织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外商投资促进活动。
12.加大对德招商力度。依托省市共建驻德代表处平台,组织开展经贸交流活动。成立对德专业招商机构,配强专业招商人员,完善招商机制,建立健全招商工作网络,提升招商成效。挖掘境内外德资招商资源,各省级以上开发区、新区与专业招商服务机构建立合作联系,加大市场化招商力度。力争年内签约德资项目6个以上、落户德资项目2个以上。
13.鼓励企业利润再投资。制定利润再投资指导文件,加强与税务等部门工作联系,进行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摸排企业未分配利润情况,动态建立利润再投资项目库,推动在宿投资企业或关联企业利润再投资。加大考核力度,鼓励各地出台促进文件、定期走访推进。
14.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加强政策宣传,推动企业通过外资并购、资本公积转增、实物出资等方式扩大使用外资规模,年内资本公积转增、实物出资实际使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强化精准服务,争取外方股东母公司、集团总部增加在宿投资。探索“引资”与“引智”、“引技”相结合,实现以无形资产方式引进外资。
15.提升利用外资质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鼓励制造业外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引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对实际使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争取省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提升利用外资层次和水平,力争年内全市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比重均超过30%。
16.加强外资企业培育。研究制定市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认定办法,指导企业申创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建立完善市级重点企业培育库,积极推荐列入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培育库。通过送政策上门、召开座谈会、培训会等形式,加大培育力度,年内认定2-3家市级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力争获批1-2家省级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
(三)持续做大对外投资规模
17.深挖存量企业潜能。梳理更新境外投资存量项目库,引导蓝鸽画材等境外投资存量项目加快投资步伐;支持斯迪克等境外投资优势企业,利用境外市场、境外资源,拓宽投资领域、扩大投资规模。年内全市存量境外投资企业新增中方实际投资额2000万美元。
18.培育潜在企业出海。对全市重点外贸企业和招商引资大项目开展调研,动态优化对外投资潜在企业培育库。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加强龙恒新能源、财源茂盛等企业培育,推动本土优质企业“走出去”,已落户招商引资大企业转化“走出去”,带动中小企业携手出海、抱团发展,年内推动潜在企业设立境外投资项目5个。
19.推动资源企业共建。引进京东集团等有实力企业,靶向服务其在宿设立对外投资平台。引导有条件的本土企业组建企业联盟,支持招引企业共同参股跨境投资项目,多措并举做大对外投资规模,年内实现招引项目对外直接投资零突破。
20.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主动策应省厅对宿迁企业“走出去”发展支持,举办“走出去”系列培训活动,年内培训80人次以上。建立“政府+平台+企业”的“走出去”服务模式,为不少于15家重点“走出去”企业或有境外投资意向的企业提供线上线下专业服务。推动对外劳务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和外派劳务人员力度,加强“走出去”风险保障体系建设,用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外派人员人身意外伤害险、安全防卫险、“走出去”统保平台政策,确保外派劳务人员人身意外伤害险投保率100%。
(四)加快港口口岸功能建设
21.推动港口协同发展。加强宿迁港与周边口岸联合共建,推动与连云港海港签订合作框架,融入连云港“一体两翼”海港布局,实现“宿连”组合港协同发展。推动与徐州陆港合作,加快“海铁”班列、“水铁”等联运改革,实现多元化接续“中欧班列”发展。推动与淮安空港合作,加快航空货运分拨中心建设,实现空运信息共享。
22.加快开放平台建设。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创建,力争我市首个海关保税监管场所获批。加强与跨境电商专业机构合作,创新构建京东物流、京东国际与保税物流中心、运河宿迁港的联系通道。出台扶持保税物流中心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开展保税仓储、保税物流、国际分拨配送等业务,为跨境电商、大型进口企业提供保税备货服务。
23.完善港口口岸功能。加快运河宿迁港口岸功能建设,推动港口三期监管作业区、集装箱作业区、港铁作业区年内投入运营。加快港口外贸船企引进,推动马士基、中外运等大型船企与宿迁港开展航线合作,力争在宿设立办事处,提升港口外贸集装箱保障能力。推进港口外贸集装箱进出口转关落地,年内宿迁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7万标准箱、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达1万标准箱。
24.优化港口通关环境。不断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出台2023年跨境贸易工作方案,推进跨境贸易“双公开”制度落实。贯彻落实省“两张清单”改革事项,积极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通关便利化改革,持续压缩货物通关时长。
(五)更好发挥贸促职能优势
25.开展贸易促进活动。利用进口博览会、运河品牌电商大会等国家、省市经贸活动平台,邀请境外商协会和跨国公司参加主题论坛、产业推介会等配套活动,助力优势产业走出去。落实省、市贸易促进计划,对接展会资源,利用各类展会、对接会、代参展等形式帮助企业拓市场、抢订单。
26.举办投资促进活动。利用贸促系统对外联络资源,搭建“走出去、请进来”合作平台,开展投资促进活动,宣传宿迁投资环境。举办2023年度驻华机构(跨国公司)“江苏行”进宿迁活动,邀请驻华机构、境外经贸代表团来宿考察产业投资环境,与境外商协会、贸易促进机构建立互动交流合作机制。
27.做优商事法律服务。开展“贸促服务进百企”,聚焦便企惠企,推行不见面服务,高效办理各类原产地证书、商事证明书及领事认证等商事认证,帮助企业稳出口。化解企业跨境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国际贸易投资纠纷,防范和应对海外经营风险。开展国际化合规经营、RCEP政策解读等线上线下培训,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2023年全市商务领域电子商务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部署和局党组重点工作要求,以推动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把谋划重点从促进业态发展转向更深层次的生态体系建设,坚持国内国外、城市农村、线上线下、生产消费、实物服务融合贯通,引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打造“电商名城”和推动“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深入实施“十百千万”专项行动,完成电商交易额2500亿元、网络零售额66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均超过10%;培育年网络零售500万元品牌100个、年网络零售200万元电商企业1000家;线上线下培训电商人才10000人,推动全市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全面深化、服务支撑持续优化、规模质量全面提升、网络交易规范有序、赋能作用全面加强。
三、重点工作
(一)紧盯集聚发展,高质量建设载体平台
1.加快载体平台全面覆盖。持续推进电商产业集聚区建设,有效促进电商产业集聚、要素集中、企业集群。从2023年起,用3年时间,有序推动各县区、功能区结合各地实际,以链式发展为特征,通过新建、改建、改造、盘活等方式,实现电商产业园(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直播电商基地、电商创客空间、乡镇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等)在市县城区和乡镇(街道)全覆盖。2023年,重点推动宿迁经开区结合区内产业特色,因地制宜规划建设1个电商产业园并于年底前投入使用;以12个省级乡镇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为重点,完成20个乡镇(街道)电商载体平台改造提升工作,打造电商产业集聚发展新空间。
2.推动载体建设提档升级。着力打造“要素齐全、服务完备、产业融合、业态丰富、设施完善”电商产业园,带动周边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两区四基地”重点改革项目,对标找差,打造数字经济示范高地;重点推动4个省级电商示范基地聚合要素资源,提档升级,2023年新增入驻电商企业100家以上,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在省商务厅综合评价中,等次均达B级及以上,其中达A级不低于1个。锚定“企业集聚、销售倍增”目标,制定综合评价办法,评选确认市级电商示范基地10个,并于每年末开展综合评价并动态调整,择优推荐1个基地新增参与省级电商示范基地综合评价。
3.做强宿迁电商产业园区。突出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引领作用和资源集聚优势,指导和推动宿迁电商产业园区,立足“数字经济高地、时尚活力新城、创新发展尖兵”的发展定位,着力改革创新,加强交流合作,引领全市电商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力以赴抓好数字经济中心、京东智慧城等电商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宿迁新兴高端商务区和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实现经营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的综合提升。积极参与全省电商示范基地协作联盟,推动资源、要素和产业的跨区域流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2023年,新增入驻电商企业50家,实现电商交易额1100亿元,同比增长10%。
4.推动农村电商特色发展。持续深化“数商兴农”,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推动富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锚定评估标准和巡察整改要求,加强督查指导,推进问题整改,推动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国家“电商县”项目建设通过评估验收。深化推动电子商务与农村特色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培育5个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争创省级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1个。会同市邮政管理部门推进“快递进村”工程,会同市农业农村部门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畅通农产品和消费品双向流通渠道。聚焦“三群四链”,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提升农产品电商化水平,2023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
(二)聚力壮大主体,高水平培育电商企业
5.培强电商企业。按照“做强存量、做大增量”原则,进一步壮大电商市场主体,推动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持续跟踪培育“龙头型、登高型、成长型”电商企业100家以上,争创省级数字商务企业1-2个,积极参与国家电商示范企业综合评价。各县区分别筛选5家以上品牌形象好、市场规模大的企业,培育一批电商供应链企业,打造电商供应链体系。支持大型商城和特色市场建设电商营销平台,推动商贸业态转型升级。鼓励小微企业依托电商平台、小程序、公众号、社交媒体等创新创业,不断壮大电商规模。加大考核力度,会同市统计部门推动30家电商企业升规纳统,培育社零指标新的增长点。
6.加强项目招引。全力推进电商产业招商工作,发挥知名电商“链主企业”带头作用,带动电商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主体发展,按下电商市场主体培育“快进键”。将2023年确定为电商项目招商攻坚年,全面梳理筛选重点招引电商企业库,以电商产业园为载体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在第五届运河品牌电商大会上集中签约一批电商项目。发挥专业招商局驻点招商优势,开展定向招商对接活动,重点推动知名电商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功能中心。突出考核导向,把电商项目招引列入全市招商引资考核指标,制定出台《全市电商产业招商引资考核细则》,全年考核认定项目20个以上,助力提升电商产业规模增量。
7.打造电商品牌。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发展战略,构建公共品牌引领、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支撑的品牌互助新生态,打响电商区域公共品牌,做强一批品牌电商企业,做优一批品牌电商产品。各县区分别确认不低于30家运营规范、竞争力强、效益显著的电商企业和20个特色鲜明、品质稳定、辨识度高的品牌产品进行培育。年内沭阳县完成花木电商区域公共品牌上线,泗阳县“就泗鲜”、泗洪县“荷花村”电商公共品牌分别新增授权企业20家以上。培育一批追求极致、在细分领域领跑的“小而美”电商品牌。评选网络市场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平台、示范企业、示范网店不低于10家。
8.全面加强合作。不断深化与知名电商平台企业的合作,壮大电商主体、培育电商人才、做强网络零售。持续深化与京东集团的全面合作,配合编制《宿迁市与京东集团数字经济五年合作发展规划》,发挥京东“强磁场”效应,做好京东智慧城等京东投资项目的承接和服务工作,推动打造以京东为核心的地标性电商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串链补链强链。加强对知名电商平台的研究和对接,市县联动适时分别举办京东、天猫、拼多多、抖音等对接交流活动,推动本地商家入驻和品牌推广。争取相关资源支持,组织电商企业“走出去”参加中国国际电商博览会、江苏省产业互联网博览会等专业展会,加强合作,开拓市场。
(三)聚焦业态创新,高品质推动转型发展
9.发展直播电商。将发展直播电商作为支撑电商产业发展、壮大网络市场规模、激发新型消费潜能的重要抓手。总结提炼和复制推广沭阳县公益直播、矩阵直播模式,发展“直播+企业”“直播+店铺”“直播+品牌”等直播业态。强化电商直播基地建设运营、宣传推广和氛围营造,常态化举办行业活动,为“万物皆可播、人人皆主播”新消费场景提供支撑。依托各类电商载体平台建设直播选品中心,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直播电商供应链基地。在全市评选确认10个左右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的直播电商基地,争创省级直播电商基地1个。
10.促进融合发展。重点推动电子商务在工业、商贸流通行业应用发展,助推产业拓市场、优结构、降成本、增效益。会同市工信部门开展适合网络销售企业摸排工作,推动制造企业提升工业品电商化水平,开展“工厂直播”,建设分类选品中心,提高线上销售规模。聚焦商务主责主业,组织开展电商服务进智能家电、纺织服装企业活动,推动打造智能家电、纺织服装电商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商务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强典型创新案例培育力度,发展数字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发挥电子商务作用,助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11.培育新型消费。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发展电商新业态,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动能。组织参加“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和第五届“双品网购节”,促进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引导电商企业积极参加“618”“双十一”“双十二”等网络促销活动,带动“宿迁制造”卖全国。推动电商平台设立宿迁绿色低碳产品销售专区,扩大绿色产品消费规模。推动电商进农村,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推进数字商务社区试点工作,培育垂直电商、社交电商、O2O等多样化经营模式,发展即时配送,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12.培育电商人才。制定年度电商人才工作清单,深入推动电商人才联网强市行动,以高质量电商人才引领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第二届人才发展大会安排,举办电商人才联网强市行动主题展。扎实推进民生实事任务完成,线上线下开展电商人才培训1000人次。创新举办电商讲师培训班,培养电商讲师15人左右。争取省电商协会支持,提升培训考核评价覆盖面,举办第三届电商短视频与直播大赛等行业竞赛,推动京东等备案企业加大自主评价力度,年度新增电商人才持证人数2200人。组团参加第二届省电商直播技能大赛,争取突破前十强。
(四)提升服务质效,高要求优化发展环境
13.加强高位统筹。发挥市电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健全完善电商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多方联动、高度重视、高度聚焦、高度协同,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力化解电商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面临的突出矛盾和疑难问题,形成合力扎实有效推动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工作调度和督查力度,推动宿政发〔2022〕81号、宿政办发〔2022〕62号文件任务落实,全力争取内贸流通工作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加强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合作,推动签订框架合作协议,争取更多资源支持。
14.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探索电商行业党建工作,强化党建引领和示范带动,推动党建与电商深度融合,推进“党建+电商”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为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持续深入开展“党旗领航·电商名城建设”三培育三引领工程,评选表扬红色电商示范基地、标杆企业、创业先锋20个左右;会同市委网信部门,加强网络直播行业党委建设,提升行业党建支撑力,以点带面、以点促面,形成“红色磁场”,以党建“带路”、电商“带货”发展新模式,做大企业规模,进一步提升“电商名城”美誉度和影响力。
15.提升服务水平。持续开展作风建设“五比五提升”行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强工作调研,优化企业服务,着力锻造电商条线“三真三实”优良作风。进一步健全完善电商产业促进体系,组织编制《宿迁市“电商名城”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电商名城”建设内涵、发展方向和路径。积极加强向上争取,规范操作,用足用好市级电商扶持资金,精准支持产业发展。加强创新谋划,全力争取承办2023江苏电商大会、电商直播节启动仪式,举办第五届运河品牌电商大会,打造区域性电商活动IP。进一步健全完善电商统计体系,提高电商统计数据质量。
16.加强安全防范。加强商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的统筹管理,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开展网络安全常态化监督检查,全力保障网络、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会同市市场监管部门,扎实推进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建设,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经营秩序。会同市邮政管理部门,扎实推进“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选树一批绿色发展电商企业,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强化电子商务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市电商协会作用,组织电商企业开展诚信经营承诺活动,保障行业有序、规范发展。